向着成为所在领域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迈进

2015-05-12

信息导读:

向着成为所在领域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迈进

董事总经理甄荣辉接受弗戈工业媒体《现代塑料》采访

文章转自:《现代塑料》
随着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之密”)的成功上市,该公司开启了新的发展里程。伊之密公司董事总经理甄荣辉先生所阐述的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国企业未来如何参与全球竞争的精辟见解,以及由此派生的清晰而缜密的公司发展战略,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伊之密正在向着成为所在领域世界级企业的目标稳步前进。




PT:甄总,您好!首先恭喜伊之密在今年1月23日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模压成型设备企业。请您回顾一下伊之密上市的历程,并介绍此次上市发行股票和募集资金的情况。
甄荣辉先生:早在2008年我们就开始酝酿上市,并进行了重组和股改,2011年改制成股份公司,2012年3月正式提交申请给证监会,2012年底本可以等待上市,但因为宏观经济的原因,证监会暂停了所有的上市审批工作,并一直延续到2014年下半年,中间2年证监会进行过几轮内部稽查,我们为此提供过5次资料,接受了2次复核。这期间有很多企业撤出申请,原因是证监会要求申请创业板的公司业务每年都要递增,很多公司都是在2009~2012年经济很旺时申请,而他们在此后几年却不能保持增长。可以说伊之密能在经济大气候不好的情况下获得稳健增长是不容易的,通过这一历程,我们也得到了锻炼,整个公司往健康方向发展。由于排序一直往前赶,2014年IPO重启后我们排名就很靠前,从而得以上市。回顾整个上市过程,还是比较曲折漫长的。  
此次上市,我们发行了3000万股,大约募集了3.6亿的资金,主要用于五沙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技术中心的升级。我们比较特殊,提前启动了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因为我们确实需要这两个项目,基本按照原计划来投入,等资金募集到,我们的项目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的投入。此次募集的资金一部分用来偿还贷款,因此说我们上市的时机刚好,可以有效降低我们的资产负债率。我们上市前较高的负债率一度受到外界的质疑,我在媒体也做出了解释:一个企业的负债率高要看它的原因是什么,投资建设五沙基地和技术中心是我们既定的战略,我们不能因为IPO停顿就拖延这些必需的投入。

PT:成功上市对于伊之密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您是否认为上市对于伊之密既是契机也是挑战?
甄荣辉先生:从宏观来看中国制造业,现在已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过去低成本经营,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的时代已过去,过去粗放型的增长已不能得到支持,很多企业都无法盈利,因此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而企业的转型升级是需要很多资源的,包括财力和人力资源,很多企业对此因为财力不够而有心无力。作为上市公司,我们肯定会获得财力和人力上的优势,从而可以更好支撑我们未来转型升级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成功上市对于我们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至于挑战,其实并不是上市所带来的。整个中国装备行业都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前几年追求高速增长,“风大了猪都会飞”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到了比拼实力的时候。今年一季度我们发现市场上有一明显的现象,就是订单往中大型客户集中。我们很关心客户春节过后的开机率,因此要求销售人员在元宵节后去拜访有代表性的客户,了解他们新一年的需求。获知只有中大型客户才有较高的开机率,说明中大型客户对新机器的需求高,而他们更倾向于向中大型设备制造商购买设备。从中可以看出,众多小型设备制造商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的年代已过去了,设备制造商也要向中大型发展。伊之密作为其中一份子,能否把自己定位在行业里的前列十分重要,否则就不能在中大型客户的采购名单中出现,而被淘汰。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其实与上不上市关系并不大 ,而是整个装备制造业都面临着“大鱼吃小鱼”的局面。  

PT:在伊之密申请上市的这一年即2014年里,贵公司包括注塑机在内的几大产品事业部取得了怎样的销售业绩?该成绩是否受到了去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是否实现了您预期的增长?
甄荣辉先生:我们2014年的整体销售收入比2013年上升了12.6%,其中出口增长了20.26%,注塑机的增长只有7.3%,要低于其他设备的增长,但总体来说,在去年国内宏观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能取得12%以上的增长,我是基本满意的。当然这个数字要比我们2014年年初定的15%以上低。
2014年不好的经济环境对整个中国制造业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2014年的市场需求较上年在整体上并没有增长,一些同行负增长,而我们能够有所增长,代表我们的表现已好于行业平均。制造业的客户对实体经济有一个先导作用,如对未来形势估计不乐观,他们就会减少当期的设备投资,因此客户对设备的需求,往往反应市场对未来经济的信心度,目前来看制造业对未来的信心度是不足的,最终会影响客户的投资动力和投资意愿。

PT:请介绍贵公司在建的五沙生产基地建设及技术中心升级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建成后,它们将为伊之密带来何种变化以及怎样的能力提升?
甄荣辉先生:五沙基地分为两期工程,一期已在2014年年中落成,二期将在2015年6月中旬完工,按照计划,7月份我们将把注塑机(除高速包装机器外)生产从高黎工厂搬迁到五沙基地,这会改变我们注塑机两地生产的局面,使我们的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在五沙一、二期工厂全面投产后,我们的注塑机产销能力将会达到10亿元以上(不含税,含税接近12亿元)的规模,折合1万(标准)台、600~700实际(自然)台的机器,同时生产条件也会改善许多,包括装配场地、起吊能力、物流路线的重新编排以及配备全新的自动化喷涂线等。
过去的一年间,我们在五沙基地也同时建设一个行业最先进的检测中心,即检测中心二期(一期已在高黎工厂建成),包括购置行业内少有的大型检测仪器及多个试验台,它将与五沙工厂二期一起建成。我们要往制造大型、高速和高效装备发展,就需要制造出具有高加工精度的零部件,为此配备相应的检测手段十分关键。过去我们对大型零件无法进行检测,只能依赖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我们建设一个高规格的检测中心,来配合技术中心的工作。这样我们所有的大型精密零件的检测都能在本厂内完成,包括精度、材料和性能的检测。技术中心中可进行塑化和注射工艺试验的实验室也在建设之中。在塑机行业,主机是否具有高的性能指标,需要进行大量的成型工艺试验来确定好的工艺参数,所以建设塑化测试实验室的投入将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PT:现在伊之密已成功上市,随着融资渠道的畅通,您是否已有了更加宏大的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并确定了相应的投资战略?
甄荣辉先生:最近我们正在做一个未来3年的规划,我们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公司不同事业部都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即成为各自领域的世界级企业。中国有很多企业从产量上看是世界级的,但从全球行业地位(涉及产品、服务水准等)来看,却不能称为世界级的企业。我们在每一个所从事的产品领域里都会确立一个世界级标杆对手,用3~5年时间来追赶世界级同行。在这个目标背景下,未来人才的升级很重要,我们须将眼光集中于全球的人力资源,通过嫁接全球的高端人力资源,实现我们的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在技术研发(包括一些基础研究)、IT系统升级这些轻资产方面大力投入。而对于设备、厂房这些重资产我们将不会做太大的投入。2014年1月在五沙毗邻已建生产基地新购的160亩(9万多m2)土地可作为储备,足以支撑我们未来5年的发展。中国过去二、三十年靠重资产投入支撑“野蛮”增长的方式已行不通了,随着市场需求的萎缩,我们能看到现在有很多公司的重资产包袱越背越重。另外,我们未来也不会在国内另建工厂进行异地生产。由于机器的订制性强,因此装备行业更讲究工厂整体员工的素质,假如工程技术力量与现场管理脱节,机器的品质会受影响。我们已婉拒了很多外地招商引资的诱惑,我们将立足五沙基地进行我们注塑机的生产。

PT:您如何评价过去以及在不久前结束的NPE2015展会上,伊之密实施“伊之密”和“HPM”双品牌战略、推进公司全球化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
甄荣辉先生:我们并不是把伊之密原有的产品简单改装一下以低价卖到北美市场。2011年我们收购了“HPM”品牌,并建立了HPM北美公司,我们在北美推出的是伊之密和HPM技术结合的产品,定位在高端产品领域,为此用了3年时间作准备。此次NPE展会,HPM北美作为SPI资深会员安排在W馆,馆内仅有3家中国背景的注塑机制造商,HPM北美获得了中央主通道的300m2展位。HPM回归北美市场对HPM老客户是一个好消息,一是老客户对这一有着百年历史的品牌很有感情;二是还有很多的HPM老机器在运行,客户很高兴看到HPM还是由他们熟悉的人员来经营——而不是全部换成中国人,这使得后续的原厂的技术支持有了保证。在展会上也有很多新客户来到HPM展台来咨询,第一天就有近百个之多,其中10个客户提出了现场报价。与此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欧美同行的眼球,他们在展会最后一天纷纷来到HPM展台。
我们进行全球化的难点不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如何跟目标市场的雇员充分磨合。过去2、3年中,我们在进行伊之密和HPM产品整合的同时,还力求与20几个美国同事从工作习惯、技术交流以及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方面磨合、达成共识,以利于更有效、更有序地工作。我相信现在的中国企业收购一个欧美企业并不难,但双方的团队是否准备好了进行磨合以协同作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或实现全球化的关键。我们用了2年多时间走出了这一步。此外,还需要主动走出去适应对方,而不是呆在国内让对方适应自己。我们收购HPM品牌、技术资料的代价并不是很高,但我们为互相适应和磨合作了很多非金钱的投入。在今年的NPE展会上,我很高兴看到我们北美同事的队伍比较完整,从产品、服务和网络布点上都做好了准备,从而使2015年成为“HPM”品牌在北美的真正启动年。今年我们为HPM制定了1000万美金的销售任务。
通过收购和整合HPM,我们经受了考验和锻炼,从中学习如何进行全球经营、如何与不同国家的同事共事。这一经验十分宝贵,使我们能在我们认可的战略市场产生长效的经营。我们把全球市场分成三大类,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对于发展潜力不大的市场,可以找代理;对于有一定战略意义的市场,会让我们海外部的营销人员更深入地了解市场,并对代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市场,就直接投资,例如在美国成立HPM北美公司、在印度建立注塑机工厂。我们在印度已有一个压铸机的技术中心,负责售后服务,我们将在今年启动在印度建立注塑机工厂的直投计划,争取明年能够投产。
当然,我们在实施全球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瓶颈,集中体现在我们的机械、液压及电控技术人员的英语还不是很过关,不能很好地与国外合作伙伴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对接。但这是我们未来必须要过的关口,我们会在这方面努力加以解决。

PT:伊之密将在即将开幕的广州CHINAPLAS2015展会上展出哪些机器?是否有新机型推出?对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标准”,您有何看法?贵公司如何进行这方面的研发?
甄荣辉先生: 我们在CHINAPLAS2015展会中将有4台机器展出。其中,二板机和全电动机器经过一年的优化和改良,更加成熟,2015年是这两种机器小批量推向市场的一年,而去年则是样机试机和技术准备的一年。同时花一年多时间打造的A5通用系列正式推出,毕竟中国及亚洲市场还是以液压三板机为主导。A5 系列属高端通用机产品,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开发,是全方位地从市场需求(不是纯技术)角度开发的产品。还有完善的高速包装机PAC系列。去年我们成立了高速包装系统公司,它的使命是真正重新设计满足食品、医疗客户的高速包装生产特点的系列机器,同时要提供匹配的模具和机械手,即交钥匙的工程。我们现在能提供150~350t的PAC机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推向市场。在国内,我们的高速包装机器绝对处于领先的水准,仅今年一季度我们就接到2000多万元的订单。我们的PAC机器不是在标准机器上的简单改良,而是完全按照高速、高性能设计的全新系列,能适应周期在5s以内的成型生产。在长期生产中,该系列与恩格尔、德马格机器的成型周期差距不超过1s。中国与欧洲注塑机的其中一个重要差距就在于高速机器上,而我们的PAC机器能够缩短与欧洲机器的差距。
关于“工业4.0”,我们最近与西门子有过交流,他们说“工业4.0”在德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德国政府虽有统筹安排,但每一家公司对具体内容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和演绎。依照我们的理解,对于装备行业来说,“工业4.0”指的就是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但在实现这些之前最重要的是设备的可靠性,没有装备的可靠性去提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空谈。所以对于装备制造商来说,最根本的是把机器的可靠性做好,使其能够做到连续无故障生产。然后是实现周边自动化的配套,主机要和周边自动化集成,中间能够无缝通信;再者是生产岛(主机和周边自动化组成的生产单元)与生产岛的网络化;然后延伸到整个工厂的网络化,即与工厂的MES、ERP系统接合,实现工厂的智能化管理;这些做好了,装备商的工厂才能最终与社会上的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结合起来。因此,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员,我们会按照上述阶段,先打好基础,然后逐步推进而与技术大潮相贴合。

PT:在CHINAPLAS2015展会上,贵公司还会举办什么活动吗?
甄荣辉先生:我们原本要在本届Chinaplas展会期间举办五沙工厂开放日的活动。但按计划到今年7月份我们才能将注塑机生产整体搬迁到五沙二期工厂,继而正式投产。如果提前让客户来,我们所能呈现的内容不够,再有我们的客户在暑期往往因休假而不在公司,而且7、8月的天气比较炎热,所以经过综合考虑,我们决定将此活动定在9月中下旬举办。到时欢迎新老客户及媒体朋友来参观我们的五沙新工厂。

PT:您对于2015年国内的经济形势有何预判?基于这种预判,您认为贵公司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甄荣辉先生:对于2015年经济前景的预测,我们持比较审慎的态度。我们认为2015年整个国内制造业将回到一个低点,需要2、3年来消化2012年之前的过度投入带来的产能过剩。基于此,2015年将是一个淘汰落后产能的年头,整体装备行业特别是塑机行业会进行重新洗牌,有相当一批的小品牌会被大品牌吃掉甚至彻底退出,现在装备行业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尽管2015年的经济形势不好,但我们内部还是会确定一个双位数(至少10%)的增长目标。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还是围绕已制定的产品战略和运营战略,对于成功企业来说,这两手一定要一起抓。2015年,在产品战略方面,我们的新一代产品将进入全面市场导入阶段。在运营方面,主要是练内功。在低增长的年头,练内功更显重要,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就是指开展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工作。现在衡量装备制造商很重要的一个竞争能力是能否缩短整机的交货期,同时维持一定的客户个性化,而这是一对矛盾。那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呢?答案就是仿照汽车行业按照部件来设计的理念:在设计上,模块化的接口要清晰,以提供通过组合的个性化,而不是绝对的个性化,也就是通过后台的标准化提供前台的多样化。这对传统装备行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打破我们以整台设备来设计的习惯。我们会在产品设计、产品数据,以及生产计划调整等方面着手开展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工作,以明显缩短我们个性化产品的交货期。
作为一个多元化的装备公司,伊之密现有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注射机、高速包装系统以及周边自动化设备几个事业部,2015年我们也会探讨其他相关多元化产业的延伸。例如,我们计划参股南海金融租赁公司,以开展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广东省政府已提出了以佛山为龙头打造珠江西岸万亿装备产业的战略,装备的融资租赁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目前在我国租赁装备的比例很低,而发达国家可达到20~30%。我们参股租赁公司,可以帮助客户获取更具有竞争优势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十分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PT:十几年来伊之密的成长壮大直至成功上市,是与伊之密独特的企业文化——“伊哥文化”分不开的。此次上市是否为“伊哥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比如带来新的员工激励机制?
甄荣辉先生:伊之密企业文化的主题是“共创分享”。未上市前我们是多股东的公司,每一个新产业的导入,都会有新的合伙人被邀请进来,这是伊之密过去发展的一个特点,上市后这方面则会进一步巩固,我们也会更有条件做好。我们会在扩展相关多元化新的产业时延续外部合伙人的引进,与其共同持股;同时股份公司本身也会通过期权让关键岗位的人员参与配股计划。
伊之密的股权之所以比较分散,是因为我们懂得:成功是靠很多人参与支撑,而不是靠少数几个人去推动发展。一两个人可能开始能够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但不可能持久,随着个人能力局限的显现,企业终将会走下坡路。因此,为了让伊之密更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会让更多的合伙人以及为公司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共同持股。

PT: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甄荣辉先生:最后,我还要强调的是,汰弱留强将是未来中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外移(移到低成本国家或回归发达国家),中国装备制造商能否走出去——不是把产品卖出国,而是把公司的组织、人和技术力量延伸到国外去,与当地市场接轨,成为将来定输赢的关键。这是下一轮竞争的所在,如果公司实力不够,很难在强者愈强的游戏中取胜。为此,伊之密提出了走出去的计划,即在未来2、3年内在北美和印度这两个全球重要的战略市场加强投资,以求得我们在参与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










更多新闻推荐
伊之密雄心:扎根本土,向世界级企业进军 | 高质量发展在一线
伊之密雄心:扎根本土,向世界级企业进军 | 高质量发展在一线
2024-03-07
【转载】伊之密:让中国装备与世界同行,力争实现双位数增长|聚焦高质量发展
【转载】伊之密:让中国装备与世界同行,力争实现双位数增长|聚焦高质量发展
2024-02-22
央视《经济半小时》聚焦伊之密高端智能装备可靠性提升经验
央视《经济半小时》聚焦伊之密高端智能装备可靠性提升经验
2024-01-12
伊之密:产业链与价值链协同,“内外”推进数智升级
伊之密:产业链与价值链协同,“内外”推进数智升级
2023-11-30
【看经济】伊之密:加快全球化布局 引领成型装备产业发展
【看经济】伊之密:加快全球化布局 引领成型装备产业发展
2023-09-28
Icon
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