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导读:
【转载】伊之密董事总经理甄荣辉:从“看到造”向 “想到造”的品质飞跃
今年5月以来,佛山市工商联、南方日报社联合发起“品质革命 对标世界”佛山企业调研活动,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带领佛山企业家,走进国内外制造业标杆城市开展调研。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甄荣辉作为企业家代表,参与深圳、长沙两地调研。
近日甄荣辉接受南方+记者回访,讲述调研活动的所想所悟,以及伊之密践行“品质革命”的思考和收获。
以下图文转载自《南方+》
编者按
打造品质革命登顶的大本营,佛山需要久久为功。
今年5月以来,佛山市工商联、南方日报社联合发起“品质革命 对标世界”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跨省跨国调研活动,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带领32位佛山企业家观察员与南方日报调研组,开展国内外调研。调研组深入北京、深圳、青岛、长沙四座城市,同时奔赴德国、荷兰、丹麦三大品质强国,累计调研国内外企业26家,对话超百人。
10月11日,在“品质革命 对标世界”2019佛山企业大会现场,周其仁建言,佛山要持之以恒开展品质革命,各界要共同努力把佛山打造为中国制造登顶品质革命的大本营。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要让佛山制造高品质的“场效应”辐射全国。
今日,南方日报推出“品质革命 佛山行动”系列报道第12篇,通过对话参与品质革命调研的佛山企业家代表,既征集他们对制造业品质革命的思考和建议,也展示佛山企业开展品质革命的新行动、新追求。敬请垂注!
■企业笔记
文|甄荣辉
今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由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携30多位佛山企业家开展的“品质革命 对标世界”调研活动。调研团队的组合非常新颖——企业家+学者+政府+媒体。通过政府安排可以接触到很多优质的企业,学者的参与会从宏观的视角去看问题,企业的参与可以得到很多实际的启发,媒体可以对活动进行沟通、传播与总结。在我参与的外访参观活动中,这是一次新鲜而深刻的体验。
我参加了这次活动中深圳和长沙的调研。这次调研选择深圳、长沙非常有意义。佛山刚好处于这两座城市的创新与制造的中间地带,创新我们要和深圳比赛,同时又要面临长沙的追赶和竞争。
当下,佛山企业面临的新一轮挑战是企业主、高层管理者的学习能力要增强。相比深圳、长沙,佛山企业是否有点传统保守了,我们原本传统的产业确实需要坚持,但也需要围绕自己的战略主航道,将收入中的一定比例投入到一些现在还看不到,但能想象得到的原创领域。
◎敢于投入看不见但想得到的领域
深圳是中国创新最前沿、最活跃的地方,我们看到一大批有梦想、有冒险精神的高科技创业者,这也让我们反思,为什么高科技创业者能够在深圳落地生根,我认为这是由深圳的特殊环境决定的。
在深圳,我们看到三家初创型企业,华讯方舟、优必选和柔宇科技。其中,柔宇科技是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刘自鸿博士回国创办的。他将实验室的创意尝试在中国大规模地落地量产,打造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生产柔性屏的工厂。
从深圳企业的创新案例,我们反思到佛山企业家的特点:务实有余,创新不足。周其仁教授说深圳企业是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反观佛山企业,一直在做一些看得到的事,而不是做一些想得到的事。相比起深圳,佛山企业是否有点传统保守了,我们原本传统的产业确实需要坚持,但也需要围绕自己战略主航道,将收入中的一定比例投入到一些现在还看不到,但能想象得到的原创领域。
当企业创造价值的时候,我们要尝试硬性规定自己去做一些研发项目。在企业有利润、有效益的条件下,要敢于去延展一些企业布局未来的领域,而不是单纯为了追逐风口。
这几年,我们伊之密也不断为未来的发展加大了投资。三年前,我们引进了德国注塑机领域的专家作为伊之密的首席战略官。通过其引进德国技术,帮助公司建立起德国的研发中心和中国的全球创新中心。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在欧洲已成功产业化,我们希望连接中欧技术,在中国乃至其他海外市场进一步推广。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深挖应用端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
我们这次调研参观了深圳的大族激光和长沙的三一重工,这两家装备制造企业的历史都比伊之密要长。两家公司今天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里的世界级龙头,伊之密向他们学习取经,也获益匪浅。
大族激光,抓住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激光代替很多传统制造方法的发展契机。大族激光原本从打标机开始,随着市场的发展深挖激光应用,将激光应用的范围做阔做深。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攻关核心技术激光发生器,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从小功率产品到大功率产品再到核心零部件最终自己掌握,大族激光在应用端的不断深挖,推动企业持续保持高成长,这样的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借鉴。如何利用一个主机将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拓展?这是伊之密当下也在思考的发展模式。我们在欧洲也看到很多企业,投入了最多资源去研究如何适应下游客户不断变化的应用场景,就是为了将应用的广度深度做好。
中国很多装备企业只是关注如何做好装备主机,甚至有个别企业是为了价格不断去降成本,牺牲品质,这样的路子必定走不长久。因为主机的降成本到一定临界点必然会牺牲质量,除非有技术上和材料上的重大突破,不然成本与质量的天平就会倾斜,从而出现为了追求价格而无序的恶性竞争。
所以,我认为装备企业关注品质不能只关注主机,还要关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尤其是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越是中高端客户,越关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专注应用技术,确保提供的综合解决方案能与客户的需求、工艺和产品结合得更好,从主机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从依赖人到依赖组织、方法、数据
这次调研中,三一重工的转型探索也让我印象深刻。2008年国家4万亿元投放后,三一重工非常有雄心壮志,最高峰时集团达到7万人,现在只剩下2万多人。在裁撤人员的过程中,三一重工投入了很多生产环境的智能化应用,我们这次参观了他们的18号工厂,这是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尽管投入了很多钱,但对其生产效率、库存周转、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过去,我们关注产品品质很多时候强调产品设计、质检,但在现代化先进制造,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整个制造过程的组织方法、大量的数据利用,对品质起到关键作用。同样的产品设计水准,同样供应商环境,可以通过工作方法、组织设计和自动化,将产品品质进行优化提升,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然经过的阶段。
三一重工很显然已经迈过了这道坎,从依赖人到依赖组织、方法、数据,这对我们推进品质革命有比较大的启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走这条路。
(作者系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企业行动
伊之密:借力全球化创新 推动中国装备质造升级
在佛山装备制造业丛林中,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近十年来迅猛发展的生力军。
从2002年创业,靠注塑机起家,陆续拓展到压铸机、橡胶机、高速包装系统和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如今伊之密已成为模压成型装备全领域发展的企业,并跻身行业全球前十的位置。
如何保持企业的高成长性,伊之密董事总经理甄荣辉强调要品质取胜。对标欧洲先进品质管理体系,收购北美百年企业HPM、成立德国研发中心,连接中欧新技术、新工艺,甄荣辉希望能够借助全球化创新推动中国装备向中高端领域升级。
◎对标先进建立标准化品控体系
近年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但随着产能的增加和客户要求的提升,也面临着品质提升的一系列新的挑战。
“要做好质量,不能只着眼于产品,还要着眼于产品背后的体系。”甄荣辉介绍,以往装备行业因按传统方法组织生产,如遇上产量短期内大幅增加,就很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
“我们不能只用机械装备行业传统的经验来看产品品质提升,而要跳出自身行业的限制,深入了解汽车行业。”甄荣辉说,近年来,公司一直在努力学习汽车工业高度进化的运营模式,通过模块化产品设计、模组化多级生产计划和整机总装流水线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标准,缩短产品交货期。
此外,伊之密还不断吸收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自2009年以来,伊之密董事长陈敬财带领公司管理人员多次前往日本、德国参观学习精益生产运行模式,打造卓越工作流程,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品质管理体系。如今,公司已建立起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装配、检验检测到客户服务的全过程。
伊之密的品质提升之道也获得了行业的认可。目前,伊之密在产品技术标准方面已经主导或参与了1个国际标准、7个国家标准、6个行业标准和1个地方标准的制定,逐步树立了行业话语权。公司先后荣获2011年度顺德区政府质量奖、2017年度广东省政府质量奖。
伊之密全球创新中心奠基
◎连接中欧新技术打开国际市场
一个月前,伊之密全球创新中心在顺德大良五沙工业园正式奠基启建。该中心投资1亿元,将用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技术研发,新型设备、新产品的研发与测试,以及吸引全球科技团队与人才到这里与伊之密合作开发。
这是伊之密整合全球创新资源,驱动品质革命厚积薄发的结果。
2011年,伊之密正式收购了美国百年企业HPM。通过5年吸收转化HPM的技术,2017年采用“美国设计+中国制造”模式,伊之密和HPM有史以来最大吨位的HPM4500T压铸机扬帆出海,在激烈的北美市场竞争中获得海外知名汽配企业的青睐。
此外,伊之密还聘请欧洲注塑机行业专家汉斯·韦伯博士担任其首席战略官,在德国亚琛设立研发中心。伊之密还对标德国技术自主创新推出两板式注塑机,该产品性能指标可与欧美高性能产品媲美,已成为伊之密海外市场增长的利器,去年销售同比增长80%,广泛出口至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成功赢得全球市场的认可。
在甄荣辉看来,尽管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受国际形势影响复杂多变,但海外的客户还是愿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个能够把控好品质与成本最优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是伊之密卡位进军全球市场的好时机。
“现在到了中国装备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我们能够跟得上的话,是可以推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甄荣辉说。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罗湛贤
【本版统筹】林焕辉 叶洁纯